top of page

汽車科技化,保養維修也要跟上潮流



文:偉盟系統產業顧問/任苙萍

內燃機汽車(ICE)汽車保修行業正在經歷技術升級與市場轉型。

車用科技日新月異,為汽車維修和保養帶來新課題,特別是在網路安全和獲取基本診斷資訊方面;維修業者若能掌握電控診斷技術、環保法規趨勢,以及高科技維修工具,將能在競爭中保持優勢。


電子、機械合流,維修技能再刷新


隨著許多汽車品牌推出混合動力車型,ICE維修技術需要與電氣系統維修相結合,特別是 48V 輕混(Mild Hybrid)和插電式混合動力(PHEV)車型。診斷工具需要適應不同的動力系統,如:內燃機、電池管理系統(BMS)、電動馬達等。


電子渦輪(E-Turbo)、可變壓縮比引擎(VC-Turbo)等新技術的應用,讓ICE更高效的同時,也提高維修難度。這些系統需要精密的電子控制器(ECU)調校,維修人員也需具備新的調校技能。


汽車內裝的電氣化與數位化也是一大亮點,內燃機汽車現在廣泛配備ADAS(先進駕駛輔助系統),包括雷達、攝影機、超音波感測器等的維修需求都在上升,維修人員不僅要會檢修引擎、變速箱,也需熟悉電子系統的標定與校準。


不少OBD-II(車載診斷系統)已經引入遠端診斷技術,AI與大數據分析可協助車主及維修人員預測故障,透過雲端傳輸即時分析車況。


環保排放&輕量化材料,維修難度要求高


再來就是環保當道,排放標準趨嚴,導致三元催化轉換器、EGR(廢氣再循環)、DPF(柴油碳微粒過濾器)等零件的維修缺口擴大,這些都需要專門的煙霧測試、燃油調校、排放分析設備協助。


此外,隨著E10、E85生物燃料以及合成燃料(e-Fuel)的推廣,傳統燃油系統維修可能會受到影響。燃油泵、噴油嘴、進氣閥門的耐用性需進一步測試,以因應新的燃料配方。





車體材料方面也有新變化。3D列印技術已逐步應用於維修領域,可快速生產特定零件,例如塑料外殼、密封墊圈等,減少等待時間。碳纖維、鋁合金等輕量化材料在內燃機車款中變得普遍,對維修技術也形成新的挑戰:


  • 高強度與超高強度鋼(AHSS、UHSS)焊接難度高,這類鋼材對熱非常敏感,傳統電焊可能會影響其強度,因此需要使用點焊、雷射焊接或冷鉚接技術;

  • 鋁合金車體變形後難修復,需要特殊的拉拔工具,且鋁焊接需使用TIG/MIG焊,對潔淨度要求高,否則易出現焊接裂縫,若改用鉚接與膠合技術需要專業設備;

  • 碳纖維與複合材料一旦斷裂,無法用一般金屬修復技術修補,需要特殊樹脂修補或整體更換,且碳纖維車體是層疊結構,受損後無法單純敲平或焊接,需精準切割受損區域並重新貼合;

  • 許多輕量化材料需使用結構膠固定,若膠合方式不當,可能影響整體強度,某些塑料與複合材料表面處理方式與金屬不同,需要專用塗層與處理技術;

  • 在多材料結構中,不同材料熱膨脹係數不同,導致維修後可能產生變形或應力集中。


汽車輕量化材料的應用雖然提升了燃油效率與安全性,但維修難度、設備要求高,維修成本也相對增加。維修業者需掌握新型焊接技術、膠合技術、異材接合技術與無損檢測技術,才能適應未來的汽車維修需求。


偉盟系統「行宇宙」:為汽車服務業者串接「行的需求」生態圈


雖然電動車市場增長迅速,但ICE仍在短期內主導市場,並與混合動力技術並行發展。因此,維修技術正向電子化、數位診斷、燃油與排放控制技術升級的方向發展,未來的ICE維修將更加依賴數據分析與精密設備。


汽車產業正在經歷劃時代的變革,服務商與車主的互動也更多元,由此衍生出的商機不容小覷,抓對趨勢,就得到了開拓市場的入場券;而一套可以串接整合內部營運、廠務作業和顧客關係管理(CRM)的系統,更能向外連結以「行的需求」為出發點的商家服務及消費社群。




車主在擁有車輛期間,可透過會員平台可預約取得服務、主動提醒、連結常用服務廠、收到平台提供有價值的資訊,從實際服務(工單)評價店家,避免別有居心的灌水評價干擾。最初,由業者的客戶作為主要的創始會員,當業者超過一定數量,將帶來一定數量的平台會員,期能吸引更多業者加入、進而帶動這些業者會員的群聚效應,促進生態系不斷壯大。



Comments
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