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台灣廢車回收扣關國際市場

已更新:7月21日

文:偉盟系統產業顧問/任苙萍

隨著全球對資源再利用與循環經濟的重視,台灣的廢車回收業不僅在國內發展日漸成熟,更逐漸展開國際布局。

從早年僅回收拆解金屬零件,到今日整批機車出口非洲、中東市場,台灣廢車回收業正從環保產業轉型為具有商業規模的「出口資源商機」。本文將探討廢車回收出口的現況、產業模式、法規限制與未來展望,並透過實際案例說明這場綠色轉型的潛力。


出口模式多元:從零件回收到整車銷售


根據《Yahoo奇摩新聞》2024 年 12 月報導,台灣報廢機車已成為非洲與中東地區的「搶手貨」。《報廢機車大外銷,台灣變出口大國》一文指出,業者透過整理、檢修後將舊機車裝櫃外銷,每年出口數量以萬輛計,市場主要集中在奈及利亞、肯亞、葉門等地。


由於台灣本地淘汰的機車仍具使用壽命,加上亞洲製機車零件全球通用,因而成為低收入國家的理想交通工具。這些車輛多經由合法回收業者取得,經簡易整備與打包裝櫃後出口,甚至有業者直接在當地設立維修門市,提供後勤支援與配件,實現一條龍式的服務體系。


台灣廢車出口可分為三類型:


  • 整車出口:條件為無抵押、無失竊紀錄、具備完整車輛結構,僅佔總報廢量不到 1%,機車整車出口的總數大幅超過汽車;

  • 可用零件出口:包含引擎、變速箱、輪框、儀表板、燈具、電瓶等,是最常見出口型態;

  • 廢金屬出口:拆解後的鐵鋁零件作為再生資源賣給海外煉鋼廠或資源回收商。


業者實例:轉型海外的市場佈局


以北部地區的某大型合法回收商為例,除了本地報廢業務外,也有與非洲外商合作,出口整批拆解機車至西非地區,並派員提供維修培訓支援。另一業者則主打中古零件出口,從電瓶、變速箱到內裝部件,藉助網路與跨境電商平台銷往馬來西亞、印尼與中南美洲。


這些業者不僅出口實體產品,更逐漸發展出「國際回收服務品牌」,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與售後信任度。

ree

法規門檻與環保壓力


然而,出口市場雖看似商機龐大,卻也受到法規與國際公約的限制。


《巴塞爾公約》明訂:各國對於有害廢棄物跨境轉移有嚴格規定。報廢車輛若未經處理即出口,可能違反當地或出口國的環保法規,被視為非法傾倒。


此外,歐盟已於 2023 年強化其廢棄物出口條例,未來非 OECD 國家接受歐盟廢棄物將面臨更多限制。這意味著台灣若出口至東南亞或非洲等非 OECD 地區,也必須提早因應可能的規管變動。


未來展望:建立可持續的外銷鏈


儘管挑戰不少,台灣廢車回收出口產業仍具下列發展潛力:


1. 擴大市場多元性

透過海外在地據點建立品牌,例如在肯亞或印尼設立合資維修站與零件庫,提供即時服務與品牌信任。


2. 整合數位管理與溯源機制

導入車輛來源、整備紀錄與出口流向的區塊鏈管理,保障出口合法性,避免非法傾倒疑慮。


3. 參與國際再生資源認證

申請如 ISRI(美國再生資源工業協會)或 ISO 14001 等認證,建立「環保回收品牌」形象,提高海外採購商信賴度。


4. 政府政策支持

建議政府協助業者申請合法出口許可流程簡化,並提供開拓新南向國家的法規諮詢與貿易媒合支援。


台灣廢車業的下一哩路,走向世界


從環保回收到國際出口,台灣廢車回收業正朝著「資源外銷化、服務品牌化」邁進。透過技術整備、制度配合與市場探索,報廢車不再只是末端處理物,而是跨境再利用的重要資源。


面對國際環保規範與地緣政治挑戰,業者與政府若能協同調整出口策略、強化合規準備,台灣的廢車資源有望在國際舞台發揮更大價值,成為循環經濟與綠色外貿的典範。



留言


Feature Posts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Archive
  • 車如行雲.偉盟系統.ERP 軟體
  • Wellan偉盟系統-行宇宙艦隊
bottom of page